講者 黃德北(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所長)

主持 陳    浩(東森電視新聞事業總部執行副總經理)
龍應台文化基金會~
思沙龍

昨天假日一早,在電視上看了一場名人講座【如果我是一個中國工人】,兩個小時之久,其間除了
黃教授的幻燈片沒事先確認正確,出了一些小插曲外,其餘的時間,幾乎從頭到尾沒有冷場。
一般的公開演講活動,龍應台說:[25歲左右的年輕人,佔了90%之多;今天討論中國系列主題,
來了許多長輩,非常值得大家鼓掌來歡迎]。躍居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中國大陸,持續吸引全世界
注目的焦點,台灣又該如何面對一個前所未有的「新中國」?
龍應台文化基金會呼籲台灣的年輕人,跳脫傳統刻板的框架,用新的眼光看中國、看自己。
這也驗證了問題的關鍵;牽一髮動全身的架構,「你所不知道的中國」,
是許多年長的知識份子和在大陸有投資者,都面臨的憂心與疑惑。

金融風暴後,中國被喻為全球經濟起死回生的指標,中國崛起的姿態非常鮮明,內部也充滿
躍躍欲試的企圖心。物博地大的海棠版圖,吹起了一陣~[士、農、工、商]的排名大風吹;
有了更新的不同面貌.

演講主題由一部紀錄片「贏家。輸家」,從中國派遣400名工人前往德國魯爾工業區搬遷焦煤場
事件中,從拆解工廠,裝船運回;導演目睹了持續一年半的拆卸工作,完整紀錄德國工人和中國
同事間的衝突…。
這是讓人深思的關鍵,卻不能說是誰輸或誰贏的局面。

為了追求下一代的幸福,中國農民大躍進城市,變成沒有戶口的農民工;還必須講人情拖關係,
他們的孩子沒有身份受到歧視,經常只能如受氣包般的任人擺佈,沒有社會地位,沒有升遷的管道,
沒有城市戶籍的買賣權利;隨著工作而流動,無法接受正常的學校教育,各方面均無保障。

收農民工子弟的學校突遭關閉後,學生在農村與城市之間徬徨,看不到未來的現象。
 
這也是我隨父母親返鄉後的多種感觸之ㄧ;每一次返鄉後,都會留下更多該覺醒的畫面和意識。

黃德北指出,不同於西歐國家採取完全剝奪農地的強制手段,台灣與中國大陸透過土地改革,
讓農民即使在進入城市打工之後,仍然擁有農地,因此,中國的農民工不太可能像西歐國家
的農民,找到集體合作、對抗政府的動機。

至於20~30歲新世代的白領與藍領工人,黃德北描述這一群受過高等教育,以及一胎化盡享父母與
社會關照的年輕人,在完全資本化的環境,受到消費主義左右,更難成為推動社會改革的力量。

黃德北以曾經喧騰一時的「東筦工人劉漢黃殺死台商」的新聞為例,語重心長的強調,「如果要問
誰是贏家?誰是輸家?如果勞工不能團結起來,永遠都是輸家。」沒有翻盤的餘地和對等的籌碼。



從二十幾年前的兩岸政策開放,台胞在中國所受的種種優渥待遇,逐年遞減進而演變成
現今的局面,我們這種三明治夾心年代,不是最好的見證;成也是我們敗也是我們,
才短短的20年,我們為台灣所代表的(台灣錢淹腳目)好景沒延續多久。
陸胞反攻台灣所帶來經濟效益,讓一杆子的生意人望眼欲穿。
期盼陸胞所帶來的龐大商機,許多因應措施,能讓更多台灣人有工作機會,
而成一種連鎖效應。

黃德北強調,因為兩岸勞動市場的互動頻繁,要改善中國的勞動環境,「唯有兩岸工人團結起來,
才能與資方抗衡,迫使政府制定更公平的法令,並且徹底執行,才能創造和諧的勞資環境,
保障勞工的生存與工作權益。」來向北歐的瑞典學習,讓工會更有組織來和政府爭取工人
的最佳權益;而不是讓有錢的商場投資人,來左右我們的命運和全球的經濟結構 。


相關文章
@@二年後你的老闆會是中國人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whl2830/12936523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松葉牡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