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文
部落格全站分類:生活綜合
蘭陽博物館於今年12月3日(星期五)至明年6月12日(星期日) 推出「探溯淇武蘭」特展,帶您從宜蘭縣礁溪鄉的淇武蘭遺址, 一探史前及噶瑪蘭人的文化風采。 喜歡拍照的朋友,看到這裡的佈置風情,一定會很有fu,像極了大型 展覽館的佈景,這裡是容許拍照的,可以盡情的拍個過癮(超人性化); 投影燈打出來的效果,置身其中...你就是最佳男、女主角。 這大約50年代早期的台灣,還能看見茅草屋頂的木板房,台灣許多縣市鄉間, 古樸鄉野情趣景致浮現眼前.....門前餵食雞鴨,貓狗嬉戲的場景;好熟悉。 [蘭陽博物館]內,有許多早期生活陶瓷器,均由莊建緒先生捐贈予典藏。 從陶瓷製品中,可探視出早期的工藝技巧,的確讓人嘆為觀止。 館內有許多稀有植物和裩蟲的介紹,玻璃帷幕反光得厲害,不甚清晰。 [平原層]常設展 水/河川形塑了宜蘭平原生活方式,平原層的展示焦點 在於曾經影響蘭陽平原社會經濟生活至深的動脈河川, 以及充滿農家智慧的生活與水的聯繫。 宜蘭人為了適應環境所提出的解決之道,從當中,找到 他們與環境共處的態度。 (資料擷取自官網) 這裡的每個佈景,都是遊客爭相拍照的取材,連不愛 上鏡的小丫頭,都忍無不住的想跟著節拍~~過過癮。 像不像在拍戲的劇場?? 古代的有錢人士,絲錦綢緞富裕奢華。 早期的雜貨店,有煙、酒公賣商標,沒有收銀機,沒有 統一發票,可以賒欠,什錦雜貨樣樣期備;以前雜貨店 的老闆,可比現在便利超商的店長厲害多了,一人抵 幾人用,人情味濃。 好久不見收割稻穀的情景,好懷念稻穀飄香,可以烤蕃薯, 騎馬打仗的童年時光....用稻草梗紮營,用稻穗鋪床,享受 日曬過後的稻穗,散發出的草香;令人難忘呀!! 古早的汲水法,這也算是先進的自來水囉!! [山之層]常設展 宜蘭的多雨氣候和山勢,形成「迷霧森林」,濕潤的 思源啞口河谷以物種歧異度高見稱;巨大的檜木林, 以及稜線上的冰河孓遺植物台灣山毛櫸。 加上台灣櫸樹、寬尾鳳蝶,還有山地湖泊,讓你瞭解 宜蘭的生物多樣性。 (資料擷取自官網) [海之層]常設展
蘭陽溪匯合平原上的河流走向海洋,連結從赤道北上的黑潮,讓我們 順著潮流,沈潛,湧升,在鰻魚苗群的迴游及珊瑚的搖曳之間,領略 海底火山的震動。 (資料擷取自官網) [蘭陽博物館]共計有四層樓, 展現蘭陽平原的自然環境與人文關係。 [ 蘭博博物館]的常設展結合建築樓層主要分為四層樓設計—— [山層」、「平原層」、「海」,以展現宜蘭整體的地理環境、 人文軌跡,延伸民眾廣大的想像空間。 一進大門的左側,有如大型屏風般的展館介紹說明,矗立在大廳。 烏石港在清代是宜蘭第一大港,頭城的重要門戶。各類民生 物資都由此進出,許多商賈由此出入,『石港春帆』即是形容 當時商船雲集,船隻來往絡繹不絕的情景,更是蘭陽八景之一。 如今己成為一片濕地湖泊;近年來政府撥款將烏石港改興建為 遠洋漁港及遊艇停靠碼頭,只保留大塊黑色巨石矗立的長條 水域供人憑弔。
松葉牡丹
松葉牡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{{ guestName }} (登出)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看不懂,換張圖
請輸入驗證碼
榮獲「2010台灣建築獎」首獎。
榮獲台灣建築界最高榮譽─第七屆「遠東建築獎」台灣地區傑出獎。
2010/10/16>>正式開館。
這裡,給宜蘭帶來不少的觀光資源;2010/12/21參加宜蘭一日知性之旅,
十分幸運的當日風光明媚,遊人可數,難得不需要排隊參觀的好時機。
【蘭陽博物館】是由建築師姚仁喜先生領導的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,
傳達一種由土地中成長茁壯的感覺。
館內高挑的設計,給人舒適明淨之感,有幼稚園的戶外教學活動,
來參觀蘭陽博物館,的確頗有新意。
蘭陽博物館於今年12月3日(星期五)至明年6月12日(星期日)












推出「探溯淇武蘭」特展,帶您從宜蘭縣礁溪鄉的淇武蘭遺址,
一探史前及噶瑪蘭人的文化風采。
喜歡拍照的朋友,看到這裡的佈置風情,一定會很有fu,像極了大型
展覽館的佈景,這裡是容許拍照的,可以盡情的拍個過癮(超人性化);
投影燈打出來的效果,置身其中...你就是最佳男、女主角。
這大約50年代早期的台灣,還能看見茅草屋頂的木板房,台灣許多縣市鄉間,
古樸鄉野情趣景致浮現眼前.....門前餵食雞鴨,貓狗嬉戲的場景;好熟悉。
[蘭陽博物館]內,有許多早期生活陶瓷器,均由莊建緒先生捐贈予典藏。
從陶瓷製品中,可探視出早期的工藝技巧,的確讓人嘆為觀止。
館內有許多稀有植物和裩蟲的介紹,玻璃帷幕反光得厲害,不甚清晰。
[平原層]常設展
水/河川形塑了宜蘭平原生活方式,平原層的展示焦點
在於曾經影響蘭陽平原社會經濟生活至深的動脈河川,
以及充滿農家智慧的生活與水的聯繫。
宜蘭人為了適應環境所提出的解決之道,從當中,找到
他們與環境共處的態度。 (資料擷取自官網)
這裡的每個佈景,都是遊客爭相拍照的取材,連不愛
上鏡的小丫頭,都忍無不住的想跟著節拍~~過過癮。
像不像在拍戲的劇場?? 古代的有錢人士,絲錦綢緞富裕奢華。
早期的雜貨店,有煙、酒公賣商標,沒有收銀機,沒有
統一發票,可以賒欠,什錦雜貨樣樣期備;以前雜貨店
的老闆,可比現在便利超商的店長厲害多了,一人抵
幾人用,人情味濃。
好久不見收割稻穀的情景,好懷念稻穀飄香,可以烤蕃薯,
騎馬打仗的童年時光....用稻草梗紮營,用稻穗鋪床,享受
日曬過後的稻穗,散發出的草香;令人難忘呀!!
古早的汲水法,這也算是先進的自來水囉!!
[山之層]常設展
宜蘭的多雨氣候和山勢,形成「迷霧森林」,濕潤的
思源啞口河谷以物種歧異度高見稱;巨大的檜木林,
以及稜線上的冰河孓遺植物台灣山毛櫸。
加上台灣櫸樹、寬尾鳳蝶,還有山地湖泊,讓你瞭解
宜蘭的生物多樣性。 (資料擷取自官網)
[海之層]常設展
蘭陽溪匯合平原上的河流走向海洋,連結從赤道北上的黑潮,讓我們



順著潮流,沈潛,湧升,在鰻魚苗群的迴游及珊瑚的搖曳之間,領略
海底火山的震動。 (資料擷取自官網)
[蘭陽博物館]共計有四層樓,
展現蘭陽平原的自然環境與人文關係。
[ 蘭博博物館]的常設展結合建築樓層主要分為四層樓設計——
[山層」、「平原層」、「海」,以展現宜蘭整體的地理環境、
人文軌跡,延伸民眾廣大的想像空間。
一進大門的左側,有如大型屏風般的展館介紹說明,矗立在大廳。
烏石港在清代是宜蘭第一大港,頭城的重要門戶。各類民生
物資都由此進出,許多商賈由此出入,『石港春帆』即是形容
當時商船雲集,船隻來往絡繹不絕的情景,更是蘭陽八景之一。
如今己成為一片濕地湖泊;近年來政府撥款將烏石港改興建為
遠洋漁港及遊艇停靠碼頭,只保留大塊黑色巨石矗立的長條
水域供人憑弔。